一夜炸活内娱,脱口秀不服就对了
2022我们过得太苦了。
可这帮人一出现,就是满屏大笑、爆笑、狂笑……
穿越了?
对,但不是回到以前。
而是专为2022量身定制的——
快。乐。地。狱。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
阵容绝对“地狱级”:
李诞牵头,笑果全员出动,外加神秘重磅嘉宾(Sir先卖个关子后面说)。
一上线就喜提热搜。
Sir第一时间刷完两期节目,除了笑得停不下来,还发现……
李诞“变”了。
明明他的脱口秀综艺都办到第五年。
却还在苦恼——
“怎么办?”
当然有观众会说,管他呢,让我们大笑一次就好啦。
这不难做到。
可李诞想做更多。
——关于脱口秀,他的野心显然比眼睛大。
不是Sir吓唬你。
这次脱口秀专场,李诞和笑果要让脱口秀“退场”。
01
首先在节目里“退场”的,是脱口秀演员。
笑果员工们重聚,不再单纯以“脱口秀演员”的身份参加,而是组成一个“编剧部”。
脱口秀演员不讲脱口秀干嘛?
先取材。
十期专场,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
演员们如探针般采新闻、听故事,再将它们缝进脱口秀里,完成一场乐子与点子共融的游戏。
(Sir已经期待着脱口秀版的《机智医生生活》、《犯罪心理》、《法证先锋》、《律政新人王》、《半泽直树》……)
比如第一期专题:警察与消防员。
能好笑嘛?
呵呵,小看谁呢。
人家分分钟拉出来都是顶流——
△ 《谭谈交通》,堪称梦幻联动
从交警、特警到反诈警察,再到消防员,每个人都实打实贯彻李诞的“5分钟”名言。
当海报问出上一句——“你愿意和我一起说脱口秀吗?”
下一秒。
直接“出警”。
比如这位操着东北口音的,上海消防员。
消防分为消和防
你现在要是不好好防
就别怪将来我削(消)你了
致敬完王建国还不算。
消防员除了灭火。
还有掏马蜂窝、捉蛇、救下不来的猫、帮头卡住的小孩“松箍”种种花活。
哦对,还得帮人解决感情问题。
程璐老师戒指卡在手上
我们赶紧给他摘了下来
△ 程璐:一些死去的老梗开始攻击我
综艺当然也玩“契诃夫之枪”。
说谭乔。
谭乔到。
交警一哥很感谢笑果文化的邀请。
来就是一句——
笑果文化特地邀请到这些警察来
说明他们公司在这些方面应该查不出什么问题
其他方面
可以着手查了
老本行《谭谈交通》他也不忘。
拉上去年的冠军梗。
狂飙双线call back。
我可是每一天要抓十几个人
然后只能从中挑选一个上这个节目
这么残酷的淘汰赛制
那挑选出来的能是一般的违法司机吗
那都是违法司机里的周奇墨
如果说讲脱口秀好看就够了,那你肯定不够专业。
颜值能加分啊!
下面这两位,可谓“公安界徐志胜”——
反诈警草和陀枪师姐。
耍帅普法两开花。
人越A,嘴越毒。
中奖是假的 高回报理财是假的
帅哥是真的
但也不是你的
你有刀我有枪
你有枪我有炮
你有两个人我有四个人
所以做歹徒
是很危险的
当然了,真正的脱口秀演员也并非完全隐身。
个个化身义务普法专员。
李诞皮一下,轻戳尺度。
点名某些“you know who”。
娱乐圈你说跟警察有关系的明星
嗯确实也很多
但是请不来啊
感觉得几年以后才能请到他们
下一位更是“现身说法”。
嗯,就是那个“又像嫌疑人又像受害者,又像诈骗犯又像被骗”的某个人
现在只要有艺人出事
他就发给我一张手铐的表情包
娱乐圈以后就靠(铐)你了
你不是法盲
但你是色盲
我怕你看不清法律的红线
对了,王炸还没出场呢。
至于有多重磅?
节目预算你们自己体会吧——
来都来了,一样得重在参与,上台爆梗。
比如咱们的大哥。
上来就气场全开。
问:为啥要演那么多警察。
他说——
其实要不是别人拍那么多黑帮片
我可以少拍几部的
兴头上。
还能来一段怀旧&时事的double kill。
说现在特别火的一种叫做
元宇宙
我说元宇宙我熟啊
元龙元华元彪元秋……
杨幂也没落下。
毕竟今年考古,她单凭一颗梅子,就能在“羊胎素”和“欧神”中杀出一条血路。
和李诞一起。
两个资本家。
比谁对自己家员工更不客气。
审讯警察真的很厉害
CP 一眼辨真假
有一次他看完《脱口秀大会》和我说
你别不信
迪丽热巴和徐志胜 假的
我说 那可不一定
徐志胜
没那么简单
二位大咖的效果自然比不上专业演员,可至少没架子,勤练习,上台全心全意娱乐大众。
Sir认为这个“头”是开好了。
这还不够。
节目形式的改变,只是谜面。
谜底,仍旧是脱口秀不变的冒犯精神与对现实生活的精准抓取,以及将巧思与互联网热点的相嵌,熔合,再提纯。
说白了——
脱口秀,不光只有“秀”。
02
其实专场正片,是节目第二期内容。
此前还有一期:
深入幕后,揭开行业,彻底扒开“秀”的光环。
“轻轻松松宇宙最强编剧部”,这是幕后编剧们起的临时花名。
△ 致敬《编辑部的故事》
对,这次不再藏着掖着。
你们不是吐槽脱口秀节目有提词器,有枪手,有编剧?
认了。
不仅认,还要全程一五一十拍出来。
镜头直接跟到笑果大本营,告诉观众“一档节目是如何诞生的”——
制定赛制,包装创意,竞选领导……
还有,别忘带上你的“PPT”。
或许有毒饭早有疑问。
杨笠、杨蒙恩和呼兰他们,Sir你刚刚怎么不提?
这不来了。
脱口秀编剧的日常中,为嘉宾写稿和自己上台,都是日常工作。
比如成龙大哥的神来之笔“元宇宙”。
起源,就是杨笠和杨蒙恩逗哏的某一瞬间。
而且谁说杨笠没上台。
这广播体操一样的开场舞,就是她和杨蒙恩的杰作。
很丑是吧。
丑就对了。
不然李诞一开始就不会一声领导叹息——
杨笠又给出什么
完全不值得采纳的意见了吗
“宇宙最强编剧部”不算虚名。
敢“碰瓷”情景喜剧老大哥,都得有点真东西。
你看三十年前。
那会子咱们的张国立老师,娇媚的永刚就曾嬉笑一声——
再没有比看别人工作更有意思的了
和剧里差不多。
现实中脱口秀演员的工作环境,还真就是几个人坐一起谈天说地。
吐槽同事,玩笔杆子。
吹水打闹,巴结上司。
幕后甚至比正片有意思。
Sir注意到一个细节:
打扫新办公室时,几个脱口秀演员默契地把办公桌组成“十字”。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摆法?
众人异口同声:
好聊天啊。
聊天,固然是工作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毕竟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
聊天没出梗,那可是“职业污点”。
任务分发后,众人憋着坏找李诞提要求:这专场办好了我们有啥好处?
李诞早就看穿来意,故作高深,一段高阶领导黑话搪塞过去。
最后鸡汤终结:
向上管理
不是我给你们画饼,而是你给我提要求
众人一听,行啊,提呗。
杨笠率先进攻:
国仔要分你30%身家,庞博要25%,剩下都归我,给你留5%吧。
旁边两位已经忍不住笑了。
可你看李诞,小眼睛一转……
叮!
爆梗来了——
“我tm离婚都没分这么多!”
我堂堂老板还治不了你们几个小员工?
别说,还真不一定。
下一幕。
回公司班车上,众人吐槽新上任的编剧部领导,李诞也跟着加入群聊。
杨笠:我们先建个没有他俩的群!
李诞:嘿嘿嘿这就很像真实的职场。
谁知。
只听班车后排传出一把洪亮的中年男性声音,精准补刀:
“我们也有一个没有你的群!”
唉,还是吃了爱聊天的亏。
可见,节目进入幕后有两层目的。
第一层,见专业。
不止具体到话题领域的专业,也有对嘉宾的挑选,素材的打磨,以及茶余饭后一点灵光的捕捉,乃至日常逗趣的把握与记录。
第二层,是寻找。
让演员们走下舞台,进入办公室,骑上电动车,深入日常的犄角旮旯里,带领观众寻找脱口秀的某种“根源”。
或者说。
快乐的“根源”。
03
继一系列徘徊在娱乐榜的连续剧情节之后,内娱再度陷入平静。
是娱乐的平静。
更是创作的瓶颈。
《怎么办!》除了将演员们的日常——
早起赶车买咖啡,加班熬夜挤巴士,摸鱼划水骂老板,化作一点烟火人情呈现给观众之外。
更重要的真实,是它在大环境下的某种“不服”。
内娱冬眠了。
它还想喘几口“热乎气儿”。
虽然近年脱口秀异军突起,线上线下的能量都不断激增。
可再忠实的脱口秀粉丝也必须承认:
它在国内仍不算绝对主流的喜剧形式,更多是年轻人的小众娱乐。
或者Sir说得再狠一点——
脱口秀远没有到“坐享其成”的时候。
所以你能感觉到,李诞和笑果一直在“折腾”。
从节目形式,内容尺度,到嘉宾选人,甚至商业层面的运作,行业层面的盘活……
始终在碰壁,调整,再碰壁。
这期间产生了妙语连珠的段子,诞生了话题中心的人物,更少不了杂音。
-罗老师的灯是最难拿的灯
-这什么意思
我们得作为男性表态
-你别拍 你拍了我也得拍
脱口秀一度因为它的鲜活俘获着年轻人。
在段子和热梗中,观众能分明感知到自己不敢说的,说不出口的,甚至是早习以为常,不觉有异的现实困惑。
就像徐峥所说。
“脱口秀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它的'变化性'。
它需要不断地结合当下,结合现实不断地去翻新。”
Sir开头说“李诞变了”。
其实也有两层意思。
首先,是脱口秀赖以为生的,不变的“变化性”。
当传统娱乐形式大多在以各种姿态选择“自我降解”,“自我重复”。
脱口秀不会,也不能。
其次,是脱口秀表达形式的变化。
以前,它是替你说。
如今,它想让你说。
第一期节目,有个细节耐人寻味。
李诞几次尝试,拼命想让自己的“大作”入镜。
强行卖书固然只是增加节目效果。
他真正想“卖”的是什么?书中有两句话值得分享。
关于创作,他说:
要意识到你的全部人生, 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
为它服务。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关于脱口秀这份工作,他说:
选择了这个行业,想要做得好。
请尽早放弃分开工作和生活这种有害的想法,请尽早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工作的办法。
至少对演员、编剧、导演来说,是全无退路的(其他岗位的朋友,其实也没有太多退路)。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李诞其实是在为脱口秀“祛魅”。
节目也一样。
第一期试镜时,李诞曾拉上剧场中的装修工人一块儿观看。
说,这是咱们“真正的评委”。
他觉得好笑的就笑。
他觉得不好笑的,便是“一个精彩的沉默”。
这当然不是一时兴起。
而是在创作界,无论哪路门派,总有这样一个圭臬。
参见《编辑部的故事》一个经典段子——
一堆杂志扔在这儿
让你一分钟之内
说出哪本好看哪本不好看
急着上厕所的时候
真的,厕所那地方是不雅
可确是能检验最畅销刊物的阅览室
如果咱办的刊物能被读者带进厕所
那就算深入人心了
脱口秀不难,创作不难。
就像李诞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人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
难的,是始终对生活保持诚实。
尤其在舆论愈加焦灼,世界愈加撕裂,语言被反复放大、审视、截取,最后往往沦为党同伐异的武器的今天。
讲一句笑话都必须思前想后。
那么不讲了吗?
《怎么办!》提出的问题其实不是怎么讲脱口秀,怎么办一个专场。
而是——
你想不想讲?
节目扒下了这场秀的绚丽外衣。
暴露着:
脱口秀演员,能力有限。
脱口秀,能力有限。
他们不是永远搞笑的写稿机器,它,也不是改变逆境的快乐灵药。
归根结底。
幽默不仅是舞台上的天赋。
更是泥潭中,普通人用来保护真实,保护理想,保护生活的一种手段。
他们可以。
你也可以。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